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教育教学工作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1-05 17:44 分类:教研活动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点击量:1031 【公开】

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我校努力提升学校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内涵特色,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创新素养教育在创新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对学校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把创新素养教育摆到学校的重要地位。 

(一)学校文化立校、科技立校、创新立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科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装备。同时投入资金为26个教室安装了教学一体机,便于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 科学”的活动平台,做到创新教育“环境化”。 

(二)成立领导小组,精心部署创新教育工作。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的需要。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把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小学创新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创新教育工作开绿灯。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一流流的学校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创新的榜样。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与创新素养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实践经验,不断钻研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争当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2.专家引路,培养骨干。校长亲自主讲对全体老师进行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素养教育”的培训讲座,与吴忠市利通二小联合共同开展了“基于创新素养背景下的信息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创新素养教育类培训,学习先进的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本校的创新教育骨干,带动了学校创新教育工作。 

3.科研导航,开发创新素养教育资源。为了整体推进学校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学校大兴教学改革之风,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围绕创新教育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发资源,找准突破口,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2018年我校何海燕老师申报的创新素养课题被市级立项。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师创新素养教育课堂驾驭的能力。 

日常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集中教研”时间,开展讲课、评课活动。课堂研讨活动的扎实开展,带动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对于创新素养教育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助推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借助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利用“教学助手”、“互动课堂”、“云校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作业完成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提高练习时效性”的校级课题研究,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数、英校本教材《优练卡》 ,开展了“微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利用微课的便利和其短小等特点,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我校詹雨欣老师的数学微课获得区级奖励,被推选参加中央电教馆的微课评选。

 三、因地制宜,以生为本,让课程进发生命的活力。 

1.融合创新使用教材,提高国家、地方课程实施质量,落实基础育人目标。构建起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富有实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模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的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进行整合,整合以后以主题的形式加强落实,以学生的探究、体验为主,注重课程管理、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安全教育等方面,充分解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目标的统整,既保证课程实施的丰富多彩,又保证课程目标的充分落实。张卫东老师的《有趣的橡皮章雕刻》获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一等奖,吴淑琴、肖瑾觐、李彦男、李清莹、在《民族教育信息化案例》评选中获自治区级奖励,学生的《消防安全伴我行》手抄报多人获市级奖。 

2.挖掘校内外资源,构建多样化创新活动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了让孩子有更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充分挖掘本地的课程资源,带着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了活动。我们建立了“开心农场”种植园,带领孩子到黄河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走进消防队开展“安全教育体验”活动等。完善学生闲暇课外教育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舞台,为师生搭建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

3.以体验教育为主线,做好节日课程。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以体验教育活动为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特色校本活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孩子们走进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由来,诵端午节诗词会、清明节祭英、母亲节做家务、等一系列的校本节日课程,提高校园、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幸福指数,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实施创新素养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设了各科技兴趣小组,如:手工创客社团、书法社团、机器人社团、合唱社团等。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一年来,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校学生在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征文、绘画、文艺演出、经典诵读、电脑制作、机器人普及赛等各类竞赛中多人获省市区级奖。      

5.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的超学科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分别有两个德育课题被自治区和市级立项,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结合每个节日所处的季节特点,分别构建了四个主题:一是春满人间正清明:一是仲夏时节迁端 三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四是瑞雪飘飞年来到。每个传统节日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教育价值。如果我们挖掘每个节日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和核心价值,构建起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节日文化与基础性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的实施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包涵探究、交流、分享、审美、创新等元素。以体验、探究教育为基本途径,融入传统文化理念,体现趣味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和艺术性,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在创新素养教育工作中,我们探索着一步步在前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创新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创新素养教育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创新素养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创新素养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工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联系邮箱:qtx2x@163.com